客服微信:3027297

音乐专业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年真题 > 音乐专业

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知识点-《黄河大合唱》

《黄河大合唱》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,《黄河大合唱》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,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(由邬析零指...

《黄河大合唱》

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,《黄河大合唱》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,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(由邬析零指导),立即引起巨大反响,唱响全国,成为抗日歌曲的“主旋律”和时代的最强音,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

《黄河大合唱》气势磅礴,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,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,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章连成一个整体。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,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。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,直至宏伟的终曲,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。

第一乐章《黄河船夫曲》,混声合唱。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。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、险滩的搏斗,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。

第二乐章的《黄河颂》,男声独唱曲。以雄伟的黄河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。

第三乐章《黄河之水天上来》,配乐诗朗诵,琵琶伴奏。作曲家借鉴西方歌词与伴奏互相独立的歌唱形式,采用民族乐器琵琶进行伴奏,并融入古曲《满江红》和歌曲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一些旋律,以凸显民族化特色。

第四乐章是《黄水谣》,女声二部合唱,原稿为齐唱。从这个乐章开始,《黄河大合唱》整体情绪发生了转折。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,把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痛恨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
第五乐章《河边对口曲》,男声对唱、重唱与混声合唱歌曲。歌词以两个小分句的一问一答为一节,共7节。通过黄河岸边两个老乡的相互问答攀谈,表现出两个人共同的身世、共同的遭遇、共同的仇恨、共同的决心——为国当兵,一起打回老家去。

第六乐章《黄河怨》,女声独唱,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生三部伴唱。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、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。

第七乐章《保卫黄河》,齐唱、轮唱歌曲。节奏整齐,句式短小,采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,使音乐主题更加鲜明突出。

第八乐章《怒吼吧,黄河》,混声合唱。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,也像是一个回顾,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,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。

海顿

奥地利作曲家,被誉为“交响曲之父”和“弦乐四重奏之父”。

交响曲代表作品:《伦敦交响曲》《惊愕交响曲》《时钟交响曲》《军队交响曲》。

四重奏代表作品:《云雀》《皇帝》。

清唱剧:《创世纪》《四季》。

其艺术成就表现在:

(1)奠定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;

(2)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特征。


相关内容

文章评论

表情

共 0 条评论,查看全部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评论排行榜